top of page

光與三維空間的Fantasia

初次在穀米機工工作室,面對以雷射光為主要創作媒材的藝術家時,徹底抹除原先對這位多次在夜晚的地下Club進行表演的形象預想,不是性格外放、隨意不羈熱愛狂歡的party animal。眼前氣質沉靜,帶著眼鏡,穿著洗鍊素黑T的張方禹,在電子音樂與雷射間交織形構的,不僅止於將「光」作為狂歡派對所附屬的催化式點綴,「光」的樣態是藝術家自身主體意識的顯現。藝術家隱沒於黑暗中,一連串嚴密精準的操作、調控、調度,於人工科技技術中誕生的「光」,藝術家的主體依循著光的物理特性無限蔓延擴展。

張方禹提及受到的創作啟蒙之一是受MTV頻道的影響。當時擺脫收視率壓力的午夜MTV頻道撥放著各種非主流歌手的music videos,當中法國導演Michel Gondry為英國電子音樂雙人組合The Chemical Brothers的《Star Guitar》製作的music videos影像特別讓張方禹感到印象深刻,3D動畫軟體影像構成的定焦鏡頭,使畫面固定於高速行駛中的火車窗邊,影像中窗外的景色隨行進中的列車往後退去,單一鏡位與速度使影像呈現理性的規律感,然而特別的是張方禹注意到窗外日常的物件(不同的建築、路燈、景色)似乎都對應到音樂節拍、聲效、旋律的變化,這意味張方禹在早期即對視覺和音樂之間的關係有著敏銳的感知,這樣的特徵亦反映在其後光影視覺與音樂兩種感官依存共生的創作型態。

除了大眾流行音樂以及MV影像的影響外,服裝設計科系的背景亦對張方禹的創作帶來諸多型式上的靈感,已故英國鬼才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在1999年,在其個人品牌名為《No.13》的春夏時裝秀,加拿大超模Shalom Harlow身著一襲無暇白洋裝,在伸展上偏偏旋轉起舞,兩旁設置的機械手臂,分別對著雪白如同畫布的A字裙身恣意噴灑黃色和黑色的顏料,與人等高的機械手臂彷彿具有生命般侵略著Shalom Harlow。這場融合了裝置藝術的舞台展演,啟發日後張方禹將機械動力結合雷射光作為創作的方法。


雙極構合的形式


尼采將藝術分為太陽神阿波羅式與酒神戴奧尼索斯式的藝術。太陽神式的藝術為具象化的視覺藝術,和諧並對稱,象徵形式主義與古典主義;酒神式的藝術為非具象的音樂藝術,超越日常邊界、無形且非理性。兩者處於二元對立的位態,卻經常在藝術中並置相依而存。而張方禹的創作,正呼應了太陽神阿波羅式與酒神戴奧尼索斯式的精神共存並相互映照構成完整一體的藝術作品,鑄造數位化的光之雕塑——將沒有邊界、無形非理性的音樂轉化為古典節制、對稱幾何的美學形式。


跨足各種音樂類型的日本音樂教父坂本龍一與來自德國的聲音兼新媒體裝置藝術家Alva Noto,兩人由2002年至2011年所共同合作之VIRUS系列專輯也推動了張方禹的創作思路。VIRUS整個系列以極簡主義精神為核心,坂本龍一演奏古典鋼琴的同時,Alva Noto則使用電子單件產生電子聲響,經由雙手彈奏的鋼琴與電子聲音,不採傳統音樂曲式規範,反而實驗性地在演出中讓音樂被反覆拆解、組合,強烈的對比反而映襯出鋼琴和電子聲音兩者原有的質地,兩種極度相對、冷熱交織的聽覺感受交會處衍生架構了獨特的聽覺異質空間。自2018年開始,張方禹開始嘗試將VIRUS系列擷取片段,將其轉化為映射自身內在狀態的數位音像創作。作品《Geos _ MINUS01》回應Alva Noto和阪本龍一合作的音樂作品《Moon》,運用無數的光點構成一個平面的圓,持續緩慢轉動被分裂為兩弧半圓後又恢復為一個完整的圓。同一系列的另一件作品也將Alva Noto和阪本龍所合作之專輯《Summvs》中的一曲《By This River》,將細密的光點排列形構為雙層結構的球體,大圓內含括小圓。飄散於空氣中的不可見性、酒神式的失語、漫溢無形宛如幽魂鬼魅存在的音樂,通過藝術家個體內在對音樂的感知,透過雷射光束將音樂具象化,賦予流離無形的音樂以「光」為可視的炫目肉身。張方禹精巧的控制眾多雷射光點的位置,使光點的排列、位移隨著音樂緩速的移動,光點的排列移動在連續性的錯視觀看中,形構出具備立體感與空間感光之雕塑,懸浮於黑暗中跟著音頻、節奏、音程,轉動、擴張、變形,光之雕塑的肉身灌注了音樂為靈魂,彷彿在黑暗中呼吸的異質生命體。


科技化的抽象表現主義


在二戰後約40年代末期,一批受到歐陸現代繪畫洗禮,因戰爭之故流徙到美國的歐洲移民以及藝術家,以紐約為發源重鎮所形成的繪畫風潮——抽象表現主義運動(abstract expressionism),試圖擺脫傳統繪畫的窠臼,意圖開創新的繪畫形式而進行各種型式技法上的實驗,不論是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 1956)的「滴畫」(Dripping)、發展出浸漬染色繪畫技法的海倫弗.蘭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1928-2011)、以矩形色塊拼疊組合的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其畫作方法在於使用顏料表現出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與意志,而不僅只於繪畫最終呈現的結果本身。

而抽象表現主義著重於創作中所表現的動態、作品生成過程之特徵,亦能在張方禹的作品中見到。張方禹回憶,承接許多商業案件後,即便隨著技術和知名度讓他接觸更多製作規模巨大的商案機會的同時,潛伏於內心對創作的渴望卻越來越強烈,他期望在商案之外,能創作出回歸自我、由衷所誕生並且能留在大眾記憶中的作品。在打開大眾知名度的團隊創作《Void Jungle_白靄林》之前,張方禹便經常思考創作,用文字書寫記錄當下內在暗湧流動狀態的同時,也將內在的思考與情感運用數位創作影像,使其以視覺結合聽覺的方式具象化。

早在2012年《091002110909the price120919sked》這支3分30秒的短片中,即可窺見張方禹展現了對線條、幾何、結構瘋魔般的執迷。張方禹在書寫中自陳「對作者而言這件作品不僅止是陳述外觀表象的形變而已,它也與作者創作心境的轉變不謀而合。在這段時間裡,作者意欲將個人的創作方向與視野觀點從單純的圖像選擇,轉而至思索延伸結合實體結構的可能性」。黑色為基底畫面內,白色光點隱然浮現,倏忽轉向後,點成為線,線條構成眾多的幾何圖形,幾何圖形成群構成無以名狀、造型複雜的幾何結構聚成體。



張方禹,《091002110909the price120919sked》,單頻道影像,2012。


張方禹選用黑白兩種極端色彩隱喻內在分裂的情感,多重幾何構成的物件仿佛有生命般隨著音樂不斷變形,激烈的在畫面中結構/解構、再結構/再解構,創作者內在精神空間理性與失序並存的暗湧狀態,透過數位技術製成作品,淋漓盡致地轉化為肉眼可見、聽覺可聞的美學形式。如同張方禹在文字陳述最末所言「一連串編號代碼的檔案就好像在那些日子裡靜靜地待在磁區的某ㄧ隅看著我人事地物的轉變。某種程度而言。」這件以編碼命名的初期創作,可視為張方禹藝術創作本身的起點,悄然沉潛在創作者的內在,影響著其日後的作品。


張方禹,《091002110909the price120919sked》,單頻道影像,2012。


在其LTF(Laser to Fluorescence)系列創作《Super Shito 01》中,藝術家特意選擇使用雷射光束為媒材,將之轉化為繪畫的顏料,藉由塗布感光材質能攫取光線能量,能保留光源的物質特性,在雷射光線掃射過的路徑所遺留下的光之軌跡縱橫交錯下,構成雙重光源併陳的光之雕塑。隨著藝術家精巧計算軌徑的雷射光束,在具有韻律的光線運動過程中形構出幾合、帶有節奏感的對稱性圖像,承襲了張方禹的創作與音樂關係緊密的創作特徵;同樣來自LTF系列的《Super Shito 02》,迅速掃射的雷射光束和光線軌跡組織出宛如蜂巢的密集網格,迥異於光之雕塑系列的深沉靜謐,光束急促運動讓繪製圖像的過程表現出拘謹的神經質張力。


Crawling in My Skin系列則是張方禹近年所嘗試,運用雷射技術衍生的新作。在《June Orbs 六月球兒》這件作品中,使用投影影像顯現的3D立體光球,伴隨聲音創作者方宜正創作的音樂兀自旋轉變形的同時,以亮度相對強烈銳利的雷射光線掃射著運行中的巨大球體雕塑,兩種視覺強度不一的光線形成之對比,張方禹將光線運用數位工程技術,使其如顏料一般,在同一作品中有了不一樣的面貌同時並顯。


空間中的人造蜃樓


「光」與空間的關係也是張方禹的作品不斷在嘗試的表現形式,從在音像創作團隊mwva(緲思視嚼)時期的《Void Jungle_白靄林》,選在挑高的廣袤空間中架設32支光束電腦燈(beam),運用電腦程式工程技術,在都會地區室內空間中打造出一座具有科幻氣息的人造光林,冷冽蒼白的光束隨著電子音樂的節奏,俐落劃一、不斷變換照射方向,宛如訓練嚴密的儀隊陣列。張方禹表示「法國創作團體AntiVJ在Projection mapping技術問世不久便帶起使用其技術來創作的風潮,其後AntiVJ內的成員陸續離開團隊成為獨立藝術家也持續使用Projection mapping技術實驗一些沒有人做的的東西」。AntiVJ的作品不僅止將投影疊覆在原有物件上所產生的奇觀,更將mapping影像與當下環境本身具備之條件、建築物結合。這些使用雷射投影創作的先鋒,打開了張方禹對於使用mapping技術顛覆空間造景的想像。恰巧的是,在mwva的作品《Void Jungle_白靄林》經由網路媒介流傳轉載,團隊意外的收到佛光山的演出委託,在2017年舉辦的春節平安燈法會中表演。佇立在兩側樓中的巨型佛像,雷射光射束在黑暗中戲劇性地在樓塔與佛像、朗朗念誦的祝禱聲之間竄起,當代數位工程科技製造出的人造光源,令人驚豔的賦予了宗教空間奇幻神聖感。源生自西方的雷射技術和燈光表演,移置於亞洲文化空間中後產生屬於在地獨有的空間美感與效果。

除了大型的團隊創作以及商案裝置,張方禹近年也嘗試創作出為更具焦於觀念的作品形式。2021年在FINAL展示的作品《Dissociation》,將雷射掃描儀(Laser Projector)光束集中照射於一透明柱狀物件,原本由R,G,B 三個出光源所匯集而成單一光束的振鏡高速掃描訊號成像,透過光與物件的物理特性被分裂為無數道多彩四散於音樂中的光列;《Dissociation》使用透明物件為介質,使「光」本身的變化成為作品核心,透明物件將陳述的主體讓渡給「光」,徹底經由物件展現「光」所施展的戲劇性視覺幻術,承襲了張方禹創作中經常出現的結構/解構遊戲。在空間中不停運動的「光」,是媒材同時亦為思想藉由物質推演辯證的動態過程,多次使用雷射光束為製作媒材的經歷洗禮下,張方禹對於空間的感知、美學型式以及工程技術匯聚於《Dissociation》此件作品中,準確精鍊地展現藝術創作者欲陳述的觀念。



張方禹,《Dissociation》,雷射、壓克力,2021。
bottom of page